+发表新主题
查看: 1756|回复: 0

[咱身边事] 红土地上崛起绿色家园 赣州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复制链接]

[咱身边事] 红土地上崛起绿色家园 赣州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复制链接]
仙鹤草 发表于 2014-10-25 09:44:21 浏览:  1756 回复:  0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红土地上崛起绿色家园
  ——我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P>   20141025094630950.jpg
  居民在小区休闲广场健身。(记者李传材 摄)
  深秋时节,走进赣州,依然绿意盎然,一幅水碧山青的美景。
  举目远望,满眼青翠,醉人的绿意,在山间溪水中,浸润、流转;流连城乡,移步异景,美妙的绿韵,在举手投足间,流淌、升腾。
  绿色,是赣州发展中最动人的颜色;“生态王国”,是美丽赣州最响亮的名片之一。
  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76.2%,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花卉苗木、有机油茶等绿色产业产值超亿元……近日,赣州荣膺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省“生态宜居城市”。
  伴随振兴发展的激情节拍,赣州这片充满活力的红土地上,一幅树木环绕、鸟语花香、硕果遍地的绿色家园美景正徐徐展开。
  造林增绿,构筑生态屏障
  绿色,一直是赣州最生动的颜色。
  赣州不仅有“生态王国”“绿色宝库”之美誉,更有“创建森林城市,打造秀美乡村,建设生态赣州”的有力举措。
  市委三届九次全会提出,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的宏伟战略,生态赣州摆上了突出的位置。此后,一系列指导性强的生态建设措施相继推出。
  围绕构建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生态屏障这条主线,近年来,我市以创建森林城乡为抓手,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加快推进绿色崛起。
  今年2月26日上午,市四套班子相关领导及市直机关100多名干部职工,冒着蒙蒙春雨,来到赣州市章江南岸二期防洪园林景观工程现场,参加新春义务植树活动,种下了桂花、樟树、罗汉松、白玉兰、朴树等。
  示范带动,我市群众积极响应,全民认种树木得到广泛参与。2013年,我市68500人参加认种树木,植树158551株,“工人先锋林”“青年林”“巾帼林”“企业林”等相继建立。去冬以来,我市共完成造林61.5万亩。
  同时,我市推进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森林公园等林业平台建设。近年来,建成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31个、国家和省级湿地公园14个。
  建设绿化家园,我市踏出坚实的步伐。
  目前,我市已基本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生态体系框架,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76.2%,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45.02%、人均公园绿地12.02平方米。
  数字背后,事实胜于雄辩。如今,漫步赣州,公园棋布、绿带纵横、花岛点缀,可谓步步留景、处处绽绿。
  治污减排,打造绿色家园
  要让青山环绕、绿水长流,加强环境监管是保障。
  赣州不断淘汰落后产能,对污染大、工艺落后、不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超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建设项目,实行一票否决。
  今年1月至9月,我市拒绝或劝退污染大、限制类建设项目5个,关停了南康区70余家有色金属小加工企业。近年来,全市共关闭和搬迁可能影响环境的企业2500多家,拒绝“三高”项目3100多个。
  在加强监管的同时,我市还大力开展“净空净水净土”行动,逐步改善环境质量。
  为防治大气污染,我市中心城区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并以点带面,启动全市储油库、加油站和油罐车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工程。
  瑞金市和会昌县打击取缔多家焚烧电子垃圾、废旧轮胎炼油、废旧塑料非法生产点,保护了当地的大气环境。
  为使绿水长流,我市常态化排查贡江、章江、东江及支流1公里范围内企业,对污水排放企业进行整治。同时,加强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环境监管,彻底“过滤”对饮用水水源有污染的“杂质”。
  在东江源头安远县三百山,我市拒绝了270多个对生态有污染的投资项目,对源区全面禁伐。
  严防重金属污染,加强固体废弃物环境管理。完成《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今年,上报重金属污染源综合治理类项目9个,淘汰落后产能项目46个,削减重金属约1250.583kg。
  青山环抱碧水绕。当前,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100%,地表水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94%,赣州被联合国环境规划基金会授予“绿色生态城市保护特别贡献奖”。
  绿色生金,实现绿色崛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市产业发展,因“绿”而焕发蓬勃活力。
  蓝天白云下,定南县历市镇黄砂村村民在仙人草种植基地里收割仙人草。年初,黄砂村委会引进仙人草种植技术,帮助村民流转了200多亩耕地,大力推广仙人草种植。现在正值仙人草收获季节,晒干后就可以销往广东凉茶制造企业。
  作为农产品资源大市和全国18个重点集体林区之一,丰富的“绿色基因”是大自然对赣州的馈赠。赣州因地制宜,以发展生态化为突破口,着力构建生态农业产业和林业生态两大体系。
  油茶产业,是赣州做足生态文章,坚持绿色发展、绿色崛起的生动一笔。如今,我市有油茶林面积184万亩,种植面积居全国首位,产油量超万吨。
  如今,正是丰收的季节,在兴国县崇贤、方太等乡的山区和丘陵地,村民正喜笑颜开地采摘油茶。一个个油茶果,就是赣州农民的黄金果、致富果。
  山水美景促进生态旅游。赣州整合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因地制宜,做大做强生态旅游产业,带动农家乐、生态农庄等快速发展。
  生机勃勃的生态旅游产业,如同一家家“绿色银行”,帮助许多群众“借景生财”。
  此外,赣州市努力培育壮大以桂花为主的花卉苗木新型产业,加速形成苗木繁育工程、科研中心、交易市场和后续产业发展的新型产业集群。全南厚朴公司结合旅游开发,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带动农民致富;崇义、大余等地大力建设工业原料林,发展速生丰产林,提高林地效益。
  灵山秀水,流金淌银。今日的赣州,生态优势正在转化为后发优势,在青山绿水间建设绿色家园,实现绿色崛起。
  (记者彭雪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 赣南网

© 2013-2016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用微信扫一扫

赣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