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新主题
查看: 1763|回复: 0

[咱身边事] 天蓝水清 美好家园 ——兴国林业生态建设扫描

[复制链接]

[咱身边事] 天蓝水清 美好家园 ——兴国林业生态建设扫描

[复制链接]
丶动听的心碎 发表于 2014-10-29 09:10:24 浏览:  1763 回复:  0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天蓝水清 美好家园
  ——兴国县林业建设扫描
<P>   20141029091227730.jpg
  湖光山色生态美。
  兴国县围绕“生态立县”发展战略,按照“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的原则,以森林资源增长为目标、以重点工程为依托,扎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昔日的“江南沙漠”已变为今日的“茵茵绿洲”,一个“山绿、水清、天蓝”的生态大县正悄然崛起。
  保护资源,让山岭绿起来
  今日的兴国,处处山清水秀、绿意盎然。
  其实,在林业生态发展中,兴国县曾经历“兴国要亡‘国’”的惨痛教训。
  此后,兴国县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走绿色发展道路,做实做强林业,努力筑起一道坚实的绿色生态屏障。
  兴国编制《林业生态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把造林绿化工程作为打造绿水青山品牌、推动苏区振兴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力争将兴国县打造成为“绿化生态示范县、高产油茶重点县、苗木花卉大县”,让山林穿绿装,农民奔富路。
  兴国县全民上阵,再现苏区时期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人工植树造林和飞机播种相结合,劳力和机械相结合的方式,让山林逐渐绿起来。仅今年,兴国县就完成造林绿化面积4万多亩。
  如今,兴国县有林地面积364.02万亩, 占国土面积的 67.86%,森林覆盖率74.3%,原来寸草难长的“瘌痢山”重新披上了绿装。过去许多的溜沙岗,如今已被苔藓、地衣、蕨类等植物所覆盖,多年不见的鸟兽又在山上安了窝,野鸡、野兔随处可见,野猪也时常出没,兴国林业进入了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森林资源为主的全新时期。
  为保护好来之不易的森林资源,兴国县严格采伐限额管理,实现森林资源永续利用。该县全面禁伐天然阔叶林,取消了阔叶树采伐计划,并清理关闭了阔叶树木材加工企业,做到“山上禁采、路上禁运、企业禁收”,有效减少天然阔叶林采伐量,并落实公益林管护责任,从严监管生态公益林范围内的林木采伐。
  2011年起,兴国县又实行三年商品材禁伐,组织开展了“绿盾行动”“亮剑行动”等专项治理整顿行动,严厉打击非法占用林地、盗伐滥伐、非法收购和无证运输等各类涉林违法犯罪行为。
  发展产业,让林农富起来
  金秋时节,记者来到兴国县崇贤乡霞光村,漫山遍野是脐橙树,黄澄澄的果实挂满枝头,一片丰收的喜人景象。
  希望在山,出路在林,不能让群众守着青山受穷。
  兴国县围绕“荒山变绿、穷山变富”的目标,按照“林业增效、林农增收”这一主线,大力实施“政策促动、龙头带动、基地推动、品牌拉动”战略,加快推进林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现代林业。
  为鼓励企业和农民发展林业产业,兴国县先后制定出台了《兴国县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兴国县大力扶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兴国县油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和《兴国县花卉苗木产业总体规划》等一系列文件。
  同时,兴国县按照“集中连片、大户经营”的原则,积极引进林业大户,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带动农民发展。该县财政拿出500万元专项补助资金,扶持壮大油茶、茶叶、苗木花卉“两茶一苗”三大主导产业,对土地流转、种苗购买、基础设施等进行补贴。
  兴国县还被列为全省首批林下经济发展10个重点县之一,由省财政设立的林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中每年安排奖补资金100万元,分三年实行奖补。
  优惠的政策吸引大量客商投资发展林业产业。福建人郑诚标来到兴国县,种植了100多亩裸花紫珠,并建有育苗基地30亩,每亩收入能突破3000元;赣州林业产业界颇有名气的何东波,在兴国计划投资6.6亿元,建设包括林业博览园、赣南花卉苗木交易市场、万亩珍稀苗木基地等为一体的“林业王国”。
  为促进林业产业人才发展,兴国县多次邀请江西农业大学、省林科院等林业教学科研单位的资深专家,到兴国县举办林业科技讲座,为当地培训技术型、实用型林农。
  近年来,兴国县油茶、甜(脐)橙、茶叶、花卉苗木等优势林业产业和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有50余个农副产品荣获名优产品称号,兴国绿色茶油、兴国杜鹃花、兴国脐橙等特产名扬四海。
  目前,兴国县利用山地栽种脐橙8万多亩,栽种杨梅、布朗李、蜜梨等果业基地4万多亩,改造和新植油茶林6万亩,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造林 3.2 万亩,山地单位产出效益大大提高,真正成为群众的致富林。
  抓好改造,让树林美起来
  “原来几乎全是马尾松,既不值钱,又不好看。现在有了木荷、枫香等阔叶树种,漂亮多了。”近日,兴国县社富乡东韶村村民林小华指着自家的林地介绍说。
  东韶是马尾松低质低效林改造试点村。据林小华回忆,从2012年起,县里就组织各单位干部职工,自带树苗和工具,来到村里打穴、植树。
  马尾松、油茶等低质低效低产林改造,改善林分结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兴国县近年来林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远看青山在,近看水土流。纯马尾松林分质量差,许多树最后变成低矮的老头树,加之林相结构单一,生长量低,综合效益低,水土流失严重,易发生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低产油茶林则大部分形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没有考虑林地选择等技术因素,苗木几乎是天然落籽或自然萌发更新,形成品种混杂、多代同堂,树龄、树体大小不一、参差不齐。
  马尾松、油茶在兴国县林地中占据主导地位。据统计,兴国县有马尾松面积206.3万亩,占该县林地面积的56.7%;该县稀疏残次林较多,郁闭度0.5以下的森林面积138.8万亩,占林地总面积的38.3%;该县有油茶林面积52.3万亩,占林地面积的14.4%,其中大部分为低产油茶林。
  兴国县为实施好马尾松等低质低效林改造工程,出台《兴国县马尾松低质低效林改造项目实施方案》,采取“项目带动,大户联动,集体组织,群众自发”的模式,通过补植改造、封山育林等措施,让树林更美、更具效益。
  在推进低产油茶林改造中,兴国县不仅每低改1亩补助150元,还通过推广锄草、施肥、深翻、修剪等一系列科学管理手段,让低产油茶林面貌一新。近几年,兴国县年均低改油茶林1万亩以上,在优化林相结构的同时,美化了景观,增加了效益。(张昌祯 闵先荣 记者曹友春 文/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 赣南网

© 2013-2016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用微信扫一扫

赣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