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江西维平家具”杯《群众来信来电,媒体沟通传递》好新闻赛:
(今视网赣州新闻(民生)热线:18720897298,报料(投稿)QQ:2457100545)
水中呈现塔影,是司空见惯的事。可位于宁都县田埠乡东龙村的文峰塔,因占据独特地理位置,能在村内百余处水塘中呈现其倒影,让人啧啧称奇。记者了解到,东龙村的文峰塔坐落在高山盆地之中的一处山岗上,村内水塘连接成片,雨水丰足时似一片湖区,因此,文峰塔又被人们称为“湖心塔”。
<P>
▲文峰塔矗立高山盆地中小山岗上,成当地指向标。
矗立山岗成过往游人指向标
文峰塔坐落于东龙村的西山上,塔为砖木筒式结构,外呈六棱形,有七层,高22米,直径4.6米,底层周长17.2米。关于文峰塔的建筑始末,曾经在文峰塔中存有一块详细记载这座塔历史的记事碑,但后来被人拿走不知所踪,不过在一些文献中仍有记载。《宁都直隶州志·寺观志》记载:“东龙水口外山,明嘉靖中,李氏建,雍正五年,改建水口内山。”介绍了文峰塔的建造者以及建造时间等。
田埠乡副乡长李丹告诉记者,从功能上来说,文峰塔是一座风水塔,因为它位于村庄内村民认为的风水宝地,一直以来都是当地地标性建筑。同时,由于坐落山岗,作为村内比较醒目的建筑物,当过往游人看到文峰塔时,就大概知道自己处于什么位置。
记者了解到,文峰塔内每一层都设有神龛,曾经放置过木雕菩萨,年代久远如今已经不复存在。文峰塔经过数百年的风吹雨打,由于各种原因曾经受到过破坏,但是现今它的主体结构依然保存的十分完好。塔身的装饰,虽历经沧桑风雨,侵蚀剥落,至今仍清晰可见。
居高临下倒影于百口水塘
文峰塔位于村内的一处小山岗上。由东龙李氏外甥、明都察院副都御使陈勉捐资建造,建于明朝嘉靖年间。
之所以又称为“湖心塔”,是因其重建于狮山后所得。据田埠乡东龙村党支部书记李江宝介绍,东龙村内有大小不一,连成一片的池塘,有百余口之多。远观池塘相接,丰水时看起来如同湖泊一般。凭高而望,“湖”中碧波荡漾,莲荷妖娆。文峰塔倒影于碧水之中,山风轻拂,风生水动,波光闪烁,其情其景,如诗如画,令人陶醉。有诗赞曰:“七层古塔插云霄,倒影湖心景孰描。追会都堂当日赐,万载流芳仰高标”。
李江宝告诉记者,古塔立于山头,却可以在村中百余处池塘中的任何一处看见其倒影,让人啧啧称奇。“湖心塔”的神奇之处归功于东龙村独特的地势环境。
塔内设计注重整体采光通风
据了解,东龙古村坐落于宁都县与石城县交界的一个海拔约500米至900米的山间。这里青山环抱,中成盆地,村内阡陌纵横,千顷良田,百口池塘,清溪环流,形成高山水乡的奇特景观。从地势上看,东龙古村安躺在大山环抱的椭圆盆地之中,加之外围道路、山口都以关隘、石寨锁闭,从而形成“架上金盆”的空间形态。而文峰塔地处山岗,成为村内独特地标建筑。
和其他一些古塔精美的外观不同,文峰塔的外观相对朴素,再加上历经多年风雨,塔身出现多处裂纹。不过其不同之处在于该内部十分注重通风、采光的设计。为了充分利用空间,该塔高低错落有致,发挥了良好的采光、通风作用,形成了布局合理、和谐协调的建筑特色。
李江宝告诉记者,文峰塔每一层都有一个窗口,使上塔的石阶梯能够保持明亮、干爽。塔内通道原本很窄,上下的游客相会时必须侧身擦过,但因为采光好、通风好,塔内空间显得十分宽敞,使人不会感觉十分拥挤。
因“搬迁”留下一段民间故事
从上文可知,文峰塔原建在村内一处不知名小山,是后来移到村西边狮子山的,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在当地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很久以前,东龙村西边的深山密林中出现了一头巨大无比的猛狮,它昼伏夜出。白天不见身影,一到夜晚,它便窜入村中,见人咬人,见牲畜咬牲畜,村人对其毫无办法。因此,全村人心慌慌,一到傍晚,家家都关门闭户。
某天,有个道士前来投宿,听说此事后,决心帮村民除去此害。道长来到村西。这时,天早已黑,月亮升上东山,照得山野一片朦朦胧胧。突然,树林里传来一阵沙沙声,接着只听一声惊天动地的吼叫,一个眼如铜铃、脚如芒锤、长毛飘飘的庞然大物,张开血盆大口扑向道长。道长见状,口中急念咒语,伸手一指,一声霹雳从天而降,猛狮顿时被钉在地上不能动弹。
第二天清早天朦朦亮时,全村人听到一声巨吼,只见一头大狮子倒伏在村的西头。道长说这是一只千年成精的狮妖,要想彻底将它制服,需用宝塔镇压。于是村民们将原有的宝塔移至此地来镇压狮精。从此,人们便称村西这座山为狮山。
不过,对于“搬迁”原因,史料有记载,在明末清初时期,因失修倒塌,于清雍正五年重建,并将塔址迁于今狮山上。
七层风景各不相同相映成趣
李江宝告诉记者,文峰塔有楼梯通塔顶,每层开有一门可眺望四周风景,且每一层的风景都各不相同,相映成趣。站在文峰塔下,环顾四周,只见东龙村四周山峰巍然耸立,塔与山、与村内古桥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天然画卷。
文峰塔亭立山头,山间绿树掩映,郁郁葱葱。远观之,则见塔依偎着山,山依恋着塔,塔与山相偎相依、相映成趣;近看之,塔与山美丽相印,绿色的世界里点缀着砖红色的塔,让人有种置身仙境的宁静感。
与亭亭直立的文峰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位于村水口处的玉虹桥。该桥长12米,宽7米。按“风水”学说,因东龙溪流于此汇聚而过后,便跌泻入一条十丈余高的峡谷,对聚财十分不利,建此桥既可为行人提供方便,又能起到锁住水流,留住财气的作用,一举两得。竖着的塔,横着的桥,形成绝妙的几何图形,站在桥上远眺文峰塔,只见修长的文峰塔像一只巨笔静静地伫立在狮山上。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