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新主题
查看: 1539|回复: 0

[咱身边事] 赣州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

[复制链接]

[咱身边事] 赣州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

[复制链接]
信诚电器 发表于 2014-11-3 09:24:05 浏览:  1539 回复:  0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书写中国精神的赣州篇章
  ——我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综述(上)
<P>   20141103092526800.jpg
  11月2日,家住章贡区赣江街道储运路的94岁老人聂满香与志愿者在一起包饺子。在社区干部的指导下聂满香老人通过预约的方式请志愿者上门提供亲情服务。据了解,当日,共有20余名志愿者为赣江街道的4位老人提供了家政服务和亲情关爱。 章璋 记者郭芷汇 摄
  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精神的支撑;每个公民的成长,离不开思想的引领。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勾绘出一个国家的精神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激发起927万赣州人民的强烈共鸣。
  近年来,赣州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将其作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来抓,注重紧贴赣州实际,突出赣州特色,树立赣州典型,使核心价值观深刻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的大潮中,赣州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座精神灯塔为引领,律动起铿锵有力的时代脉搏,书写着中国精神的赣州篇章,为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谱写美好生活新篇章扬帆远航!
  弘扬传统,凝聚广泛深刻的价值共识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践行它,激发大家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自信。
  赣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红色文化、宋城文化、客家文化积淀深厚,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让人们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凝聚共识,经世致用。
  在瑞金叶坪、沙洲坝等革命旧居旧址活跃着200多名“红色小导游”,每逢节假日,他们身穿红军服,到旧居旧址轮流“上岗”,充当义务导游员,用自己的感悟向游客讲述历史、宣传红色文化。他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是红都好少年,我要把苏区精神好好传承,将来长大后,积极参与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好”。
  赣州是原中央苏区的主体和核心区域,在这片红土圣地上孕育而生的苏区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和重要体现。
  为了传承红色基因,赣州连续两年举办了百万群众缅怀革命先烈祭奠活动,106万名群众自发参与现场祭奠,网上祭奠者达1613万人次。在《若干意见》出台之际,全市组织开展了“永远热爱党 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设计了“爱党颂党促振兴”演讲大赛、“对党说句心里话”等18个新颖活泼、操作性强的子活动。借助形式多样的践行方式,苏区精神正在展现新的时代价值,焕发生机和活力。
  赣县白鹭乡白鹭村是一座具有870多年历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里的村民素有耕读传家、乐善好施、尊师重教等优良传统。今年8月,村里把一座古祠堂改造成了一座历史博物馆——白鹭村史馆。这是江南第一个村级民俗博物馆,一进门就能看到两句历代相传的耕读祖训,英烈榜、名人榜,在纪念先人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
  赣州与时俱进挖掘传承传统文化,利用祠堂、村部、学校等公共场所,建设了一批村史馆、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村民活动中心,开展农村道德实践活动;利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经常性组织开展采茶戏表演、诗词楹联比赛、文化旅游节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进一步传播主流价值,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凝魂聚气,树立清晰坚定的价值航标
  原赣南地质调查大队高级工程师杨衍忠,退休后用20多年时间编写出近600万字专业文稿,在生命弥留之际,将倾注毕生心血的文稿无偿捐献给国家。
  原全南县人武部副部长宋旌,带领民兵应急分队奋战在全南县抗洪抢险第一线,在执行搜寻失踪学生任务时不幸牺牲,年仅41岁。
  年过七旬的著名红色题材剧作家温何根,在与癌症斗争时,依然坚持创作,写下红色大戏《永远的歌谣》。
  ……
  一个个先进典型如同航标,在不同的岗位上,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着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赣州充分发挥先进典型涵养“道德生态”,催生“精神成长”的作用,积极树立典型、宣传典型。市直新闻媒体在重要版面、黄金时段持续推出专栏专题,多角度、全方位予以报道;出台了帮扶礼遇道德模范等先进人物的办法,落实7个部门的帮扶责任,制定8种帮扶办法和12种礼遇办法;市四套班子领导带头利用传统节日,走访慰问困难道德模范,有力引导全社会形成好人好报、崇德向善的价值取向。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赣州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党的建设中,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基层党组织中配强班子、管好队伍。
  赣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和党员干部培训的内容,围绕坚定理想信念、弘扬焦裕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进行研讨,引领广大干部群众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航定向;以全省开展“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为契机,开展党组织与社区共建、党员与社区结对帮扶困难群众、服务基层发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全市9.3万名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全部精力用在为民解难题、谋福祉上。
  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中锤炼了优良作风,贴近了群众,爱岗、敬业、奉献的品质进一步根植于心,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进一步树立。
  一个先进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先进党员就是一个标杆。感召着和被感召着,改变着和被改变着,带动着和被带动着,赣州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凝魂聚气,锻造着群众的精神面貌,丰盈着群众的精神世界。
  润物无声,培育人人践行的社会土壤
  讲文明、知礼仪;有公德、守诚信;志愿行、齐帮忙……如今,生活在赣州的人们,正用最朴实的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石城县有一条不成文的约定,婚丧嫁娶、贺岁祝寿、乔迁新居、红白事项均“只请客不收礼”。因为“无礼一身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反而更亲近、更频繁了。
  这种文明和谐的新民风,最早发源于民间,当地政府看到其广泛的群众基础,因势利导,把“请客不送礼”作为一项制度常抓不懈。经过一个反复渐进的政府与民众互动的过程,2011年“请客不送礼”在该县实现了普及,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和反“四风”又进一步巩固了“不收礼”的成果。许多外出经商务工的石城人还将这种新民风传播了出去。
  赣州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特别注重与城乡居民生活无缝对接,以打造“和谐秀美乡村”为抓手,启动了1847个示范点建设,开展好媳妇、“五好”家庭、文明信用农户创评活动,构建孝顺父母、尊老爱幼、勤俭持家、互敬互助的新型农村人际关系。同时,把社区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采取“一墙一会一舞台”(“楼道文化墙”“社区故事会”“幸福小舞台”)的方式,让群众“演自己、自己演”,在亲身参与中陶冶情操、涵养文明。
  赣州是客家摇篮,世代客家人注重仁爱教化,以仁爱福人、爱人、助人,用现在流行在赣州城的话说,就是“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简称“乐帮”。
  去年,赣州把社会上名称不一的志愿者组织和个人进行整合,以“乐帮”作为统一的服务品牌,全市16万名注册志愿者、1000多支志愿服务队活跃于社区、厂矿、工地、农村、家庭、山林之间,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志愿服务工作网络,积极开展敬老、助学、环保、献血等各种社会急需的公益项目。
  赣州晚报记者余书福,默默帮助、照顾独身老人焦士庆12年,周围同事都以为老人是他的亲生父亲;赣南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与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湖边镇敬老院结成“乐帮”对子,20年来定期到敬老院进行义务劳动、文艺演出、同老人谈心。老人们说:“他们来了就像过年一样。”
  “乐帮”在身边,仁爱美德扬,“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已经成为赣州市民的共识。
  这是赣州城市文化精神的生动写照,也是赣州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身体力行。有了全民的行动自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有了深深扎根赣南大地的力量。(记者张惠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 赣南网

© 2013-2016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用微信扫一扫

赣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