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乡村“金凤凰”如何插翅腾飞
——安远乡土人才发展调查
□薛玉娟 陈海鑫 欧阳桂芳
乡土人才是活跃在广袤农村,掌握一技之长的乡村能人,是乡村“金凤凰”,他们是带动农村发展的重要力量。连日来,安远县对乡土人才进行全面的统计调查,发现存在数量较少、整体素质偏低、培养渠道不完善、发挥作用平台小等问题。是什么原因阻挡了乡村“凤凰”腾飞?如何培养更多乡土人才?8月9日,笔者就此在安远县部分乡镇走访调查。
安远县三百山脚下的农民根艺师梅盛是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凭着一技之长,他在三百山创办了东江工艺厂。把根雕艺术打造成三百山的旅游品牌之一,创办根艺一条街,一直是梅盛的梦想。但是,他却遇到了不少问题:镇里大多数年轻人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的老人、孩子和妇女文化层次偏低,他们对根艺接受认知程度低。回乡9年,梅盛招收到的高素质学徒寥寥无几。
“资金匮乏也是一个问题。”家住欣山镇上角村的木工赖春明说,他的2项发明已经获得国家专利。但是,他的发明热情很快就被现实“泼了冷水”:由于对发明的长期投入,让他负债累累,生活陷入困境。
蔡坊乡村民曾令开有着丰富的立体种养经验,但由于资金有限,学习机会较少,他的立体种养发展受限。
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少,整体素质不高;行业分布不平衡,领域相对单一;学习、培训获得新知识的途径不宽,人才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都是乡土人才发展面临的问题。安远县委组织部人才科干部牛名波告诉笔者,乡土人才数量相对较少,文化层次偏低、资金匮乏、乡村发展环境限制等因素,是乡土人才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我从1993年开始种果树,县里把我列为乡村实用人才进行帮扶,在工商局积极指导下我注册了果业合作社,如今已带动了50余户农户种果。由于带领群众致富成绩突出,我有幸进入村委会班子,希望能够帮助更多村民致富。”谈及自身境遇,孔田镇上寨村李月堂自豪地说。
针对乡土人才分布散、领域宽、管理难等实际,安远县创建县、乡、村三级“乡土人才服务中心”,将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等5类人才汇总建库,统一服务管理。同时,该县立足实际,整合培训资源,按照“全员培训”“终生培训”的理念,依托乡镇农民学院和远程教育等平台,开设“理论课堂”“菜单课堂”“田间课堂”,投资1000多万元建立完善了以县农民培训学院为龙头、乡镇技术学校为主体、农民夜校为延伸的三级培训网络,每年免费培训农民3000人次以上。
为培育人才、留住人才,安远县以“乡土人才服务中心”为阵地,结合项目申报、农村小额贷款、土地审批等工作,为乡土人才提供项目、资金、信息等方面的扶持,鼓励乡土人才创办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吸纳、培育更多人才,发挥乡土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让他们通过“传、帮、带”等方式带动和帮助更多的农民发家致富。该县整合培训资源,把上级专家请进来、走出去“结对联谊”加强交流,拓宽乡土人才发展的路子。同时,该县在政策上给予激励,对优秀乡土人才,优先列入村后备干部队伍,吸收到“两委”干部队伍中,给他们更大的平台施展才华,激发乡土人才服务生产和发展经济的热情。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