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新主题
查看: 1923|回复: 0

[咱身边事] 赣州技师学院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让每人都能出彩

[复制链接]

[咱身边事] 赣州技师学院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让每人都能出彩

[复制链接]
pewrdsafs 发表于 2014-7-17 09:02:35 浏览:  1923 回复:  0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让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

  ——赣州技师学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纪实

  □陈慧鸣 记者曹建林 文/图

<P>   20140717090603393.jpg
  图为赣州技师学院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上实训课。(资料图片)

  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证明,在工业化进程中,职业教育强则工业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加快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解决我市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的现实需要。近日,记者走进赣州技师学院,触摸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脉动。
  赣州技师学院,创办于1986年的公办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是江西省首批设立的三所技师学院之一。紧随改革开放的步伐,该院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职业教育道路,在2014年全国第三次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被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委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不断优化育人环境
  2012年,市委、市政府为优化育人环境,做出了将赣州技师学院整体搬迁的决定。2013年,迁校工作已基本完成,开始了在新校区的正常教学培训工作。政府拨款1500万元的实训大楼等新建项目已陆续开工。学院已按常年容纳全日制在校生15000人,以及承担短期培训任务每年12000人次的办学规模,争取早日进入全国100所重点技工院校行列的目标进行规划建设,建成能为我市工业化提供高技能人才,满足日益增长的公共实训所需的融“技师教育、公共实训中心”为一体的,对接海西经济区,辐射江西、福建、广东、湖南等周边省、市的区域性、现代化的集中统一、功能齐全、装备精良、服务高效的综合性高等技工院校。
  经过多年发展,学院现拥有一大批现代化的大型综合教学实训基地。共建有机械加工与维修实训中心、数控加工实训中心、电子电工实训中心、计算机实训中心、自动控制实训中心、汽车维修实训中心、家电维修实训中心等七大实训中心,30多个实习、实验场所。其中,中央财政扶持建设的数控加工实训中心属全省领先水平。整个基地建设规范合理、制度完善,设备先进,配套设施齐全,共投入资金3600万,居国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为学生技能提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学院共有专、兼职教师211人,其中高级实习指导教师、高级技师共51人,占实习指导教师的53.13%。‘一体化’教师共有89人,占教师总人数的42%。”学院教务处主任焦黎明告诉记者,“学院培养的优秀毕业生魏新,现任学院教师,不仅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而且还是‘江西省技术能手’、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高技能领军人才。2012年江西省颁发的‘卢培文技能大师工作室’在我院挂牌,这是全省唯一在技工院校内挂牌的技能大师工作室。2013年,钟睿、冯发勇、刘显杨等老师也相继获得了‘江西省首席技师’荣誉称号。”
  “这里校园优美,教室宽敞明亮,宿舍干净整洁,师资力量雄厚,小孩能到这里学习,我们很欣慰。”一旁刚给小孩办完入学手续的邹才茂高兴地说,“学院还建有校警联动和电子监控系统,小孩的安全,我们很放心。”
  持续改进教学方式 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学科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同市场“零距离”对接,把人才培养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是该院一直秉承的育人理念。近年来,该院针对传统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先后提出了“教与学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全面素质教育”的改革理念,坚持不懈地探索职业教育现代化形势下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在专业课的教学上,学院努力改变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行以生产过程为导向,以典型任务为载体,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引进企业生产加工任务为教学内容。
  “我们学院是全省8所推广欧洲现在通用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模块教学法的试点学校之一。”学院副院长谢尉明介绍说,“为推动学院的教学改革,推广和应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学院多次邀请德国专家前来对学院教师进行专项培训。”
  赣州技师学院持续推进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与企业技术人员和实践专家共同开发校本教材,使学生听得进、学得会、用得上。改变传统单一的授课模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充分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突出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时间、空间更多地让给学生,由学生预习、思考、讨论、展示、评价,教师进行组织、引导、启发,纠正、总结、提高,逐步形成了“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教学改革的深入,提高了教师教学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赣州技师学院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的新形式、新内容,不断探索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模式。学院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立足技工教育发展基础,坚持高端引领,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市场需求,进一步创新技能人才培养途径,注重学制教育向多元化技工教育培训转变。在保持办学规模的同时,强化内涵发展。通过深入实施与杭州贵义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深圳名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赣州宏图软件公司等企业的合作,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办学模式,实现了教育培训能力和办学能力的双提升。
  瞄准老区振兴发展 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为推动赣州经济发展和保持比较充分就业提供支撑,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赣州技师学院院长钟昭锋说,“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不仅要围绕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社会公共服务要求和扶贫攻坚需要,培养大批怀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而且要让受教育者牢固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让千千万万拥有较强动手和服务能力的人才进入劳动大军。”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目标,该院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据统计,近年来,该院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显著提升,就业专业对口率86.49%,就业稳定率在95%以上。学院积极对接赣州经济产业,多年来,不断为赣州工业园区输送中、高技能人才,在学院的积极引导下,安置到本地企业就业的学生比率逐年增加,已从2010年的6.2%提高到今年的45%。
  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周边省市也很受欢迎。1994级会计专业学生钟金辉,与同伴一同开发的国内首创的东莞等城市候机楼项目,2013年登机流量超过二百万人次,他正在 努力争取五年内进入上市公司行列;2001级高级电气工程专业学生兰师发,毕业后被学院分配到广东康源电子公司工作,现已成为公司核心骨干、股东、销售负责人,2014年4月,他和同事们一起开发建设的投资超过10亿元的项目已经投产。学院开展校企合作的移动公司、银行客服专业定向培养学生,学院老师在杭州等就业地回访时,同学们个个美滋滋地报告自己的工作情况、收入情况,要老师转告家里的父母,自己现在很开心,可以为家里减轻负担。28年来,赣州技师学院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中、高级实用型人才7万余名,其中有近3万名学生是来自瑞金、兴国、宁都等苏区全红县的“两红后代”。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学院在校生6000多名中,有40%的学生来自苏区全红县,他们多为共和国开国将军等革命先辈的直、旁系后代。他们的成长和就业,不仅可为振兴苏区发展增添一支强劲生力军,还可为原苏区人民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致富一家”的脱贫致富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 赣南网

© 2013-2016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用微信扫一扫

赣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