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新主题
查看: 1732|回复: 0

[咱身边事] 《若干意见》两周年赣州市工业经济发展扫描

[复制链接]

[咱身边事] 《若干意见》两周年赣州市工业经济发展扫描

[复制链接]
快乐家 发表于 2014-7-7 09:01:43 浏览:  1732 回复:  0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P>   20140707090318738.jpg
  位于赣州开发区内的首诺铜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销售高精加工铜及数据线等产品,年产值达10亿元,产品畅销国内外。图为工人在该公司生产车间忙碌。(资料图片)周加相 记者吴书梅 摄
  总投资100亿元的中国汽车零部件(赣州)产业基地正式落实,赣州结束了无百亿元项目的历史;
  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获批“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实现赣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零的突破;
  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于2013年突破1000户,达到1018户,利税1亿元以上企业达到66户;
  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35.78亿元,与2011年的430.4亿元相比,增长超200亿元;
  ……
  《若干意见》出台实施两年来,我市充分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加强规划引导、统筹布局,重大工业项目接连落户,产业结构加快升级,企业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步履坚定,足音铿锵。
  顶层设计科学布局
  近日,走进上犹县工业园内的赣州广建玻纤有限公司,只见该公司年产5万吨电子级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正在紧张建设中,预计2015年建成投产后,可新增主营业务收入6.8亿元,利税1.5亿元。据了解,近年来上犹县玻纤产业发展迅速,截至2013年,该县玻纤产业拥有投产企业32家,产业工人4500余名,该县也被批准建设省级玻纤及新型复合材料产业基地。
  记者从市工信委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坚持市场导向,立足比较优势,在全市工业园区重点规划建设了30个特色产业基地,强调特色产业与特色园区规划的衔接配套,使各工业园区的功能合理布局、产业链科学衔接,实现了园区功能布局相对集中,规划结构整体开放,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形成一个个产业特色和基础环境协调发展的特色产业园区。截至2013年,全市30个重点建设的特色产业基地主营业务收入达1500亿元,占全市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的70%以上。
  针对各县(市、区)工业经济发展各自为政,产业特色不突出、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等问题,我市加强规划引导,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全市产业布局,整合县域各项要素资源,着力打造工业三大经济板块。我市积极完善工业发展规划体系,逐步建立健全“1+3+19”工业发展规划体系,即:结合《赣州市振兴发展八年规划》及其他市级相关规划,出台1个市级总体规划——《赣州市工业发展规划》,协调3个国家级开发区及相关县(市)出台3个区域子规划——《赣州都市区工业发展规划》《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工业发展规划》和《“三南”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工业发展规划》,推动18个县(市、区)及赣州开发区根据全市“1+3”总体规划布局,结合本地实际,完善本县(市、区)工业发展规划。
  重大项目稳步推进
  今年以来,我市列入省重点调度的7个重大工业项目进展顺利,截至5月,首诺铜业年产7100吨高精铜产品加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亿元,一期工程已经投产;华劲纸业年产34万吨文化生活用纸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8.8亿元,实现部分投产;耀升钨业高性能、高精度硬质合金涂层刀片、球齿与棒材深加工项目等4个项目已经开工在建,今年1月至5月累计完成投资3.4亿元;乾源金瑞投资公司的中成药品生产项目正在征地拆迁。
  重大工业项目是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对推动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市坚持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强项目跟踪服务力度,以项目扩投资,以项目促发展。我市积极做好央企对接的各项工作,结合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实际,精心策划包装了一批产业招商、苏区振兴发展、央企对接等重大项目。目前,我市共策划包装工业类对接项目683项,目前已经列入市产业招商、苏区振兴发展、央企对接重大项目库的项目共有216项,总投资2500多亿元。
  为全力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我市建立完善了重大工业项目推进协调机制,实行工业投资及重点项目月调度通报制度,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国家级和省级项目、资金支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建立重大产业项目一站式服务机制,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个责任部门、一名具体联系人的“五个一”责任制,投资超10亿元项目由市领导重点调度、市直部门协调推进,投资亿元以上项目由各县(市、区)明确责任领导和部门,全程协助企业推进项目建设。今年市重点调度的160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已开工建设项目94个,其中,今年新开工建设项目26个,已竣工投产或部分投产项目11个;21个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实施至今累计完成投资54.46亿元,25个投资5亿元至10亿元项目实施至今累计完成投资40.04亿元。
  产业结构加速升级
  近年来,我市坚持新兴引领与传统提升并重,加大新型产业培育力度,鼓励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明显加快。2013年,我市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增加值201.65亿元,同比增长14.8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80.78亿元,同比增长25.6%,利税总额90.41亿元,同比增长80.21%,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占到我市规模以上工业的三分之一。
  围绕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我市大力实施“双轮驱动”战略,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增长、传统产业存量优化。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我市加快新兴产业基地建设步伐,以政策倾斜为杠杆,集中人、财、物向基地倾斜,先后建设了国家级赣州开发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稀土新材料)示范基地和赣县稀土和钨新材料、崇义硬质合金新材料、赣州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配套、定南稀土永磁、会昌氟盐化工、兴国氟化工、上犹玻纤新材料、石城白莲等8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我市大力推动现有产业转型升级,以优势矿产业调整升级为重点,加快稀土钨向应用产业延伸;以做强家具产业为重点,加快壮大现代轻纺产业;以烟草产业升级为重点,加快发展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抓住国家烟草专卖局对口支援赣州的历史机遇,我市积极推进赣州卷烟厂一期项目达产达标,加快实施二期工程,推动烟草产业上升为全市工业和财税的支柱产业。同时,做大做强生态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脐橙、米粉等食品加工产业,推动茶油、茶叶、食用菌等林特产品规模化发展。
  企业发展提质增效
  近日,记者走进江西省首诺铜业有限公司,只见车间内一派忙碌景象。该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铜把银合金键合引线、高精压延电子铜箔和超细镀锡铜线等产品制造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该领域的国内空白。近年来,像首诺铜业有限公司一样,我市众多工业企业纷纷通过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加快自身转型,企业内生发展动力明显增强。
  在宏观经济形势严峻,企业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我市突出做好分析、监测、协调、调度、帮扶工作,制定实施工作调度联系责任制、工业运行分析等制度,深入县(市、区)、园区和企业开展调研,认真分析工业运行形势,提出应对措施和办法,协调解决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我市先后出台了《赣州市“小微信贷通”试行方案》《关于加快推进企业进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对企业融资、物流建设等制定了专项扶持政策。
  为推动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我市大力推动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之间的合作,进一步完善政产学研合作平台,积极推进国家级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产业研发平台建设。同时,建立企业创新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加强创新载体建设,章源钨业成功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虔东稀土被授予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五丰食品等5个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目前,全市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21个,位列全省第二。
  “接下来,我市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将紧紧围绕《若干意见》提出的建设全国重要的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定位,以扩大总量和提升质量并重为着力点,以狠抓项目落地和平台建设为推手,推进工业结构均衡化、‘两化融合’深度化、技术高新化、产业集群化、产品特色化,努力走出一条‘区域一体、各具特色、龙头引领、创新驱动’的工业强市之路。”市工信委主任肖志东满怀信心地说。(朱丰华 记者李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 赣南网

© 2013-2016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用微信扫一扫

赣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