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以制度激发干事活力 近日,上犹二中校长人选落定。其遴选过程,科学而严密,公平而公正。组织部门首先划出“尺度”,再分层推荐比“高下”,充分酝酿定人选,最终经县委常委会集体讨论决定。二中校长职位上升到县委层面,在全县干部群众中进行广泛推选,这是上犹县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激发教育干部队伍活力,构建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竞争机制的一个创举。 与此同时,该县制定和完善了《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同时印发了《关于加强师德师风量化考核工作的意见》,组织全县教师签订了《不参与有偿补课承诺书》,引领广大教师共同营造上犹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2014年通过县自主招聘、全省中小学教师统一招聘、特岗教师招聘和定向培养接收安置等,上犹县累计补充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232名,为教育系统注入了新鲜血液。 该县还特别重视对教师培养。在组织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和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的同时,还开展了幼儿园园长及教师、中小学骨干教师、英语教师、班主任、高三科任教师、新教师、新入职特岗教师、中小学校长等一系列培训;安排30万元专项经费,选派一批校长和教师到北京、山东、江苏等国内教育发展先进地区学习、培训。目前,上犹县正在逐步打通人才培养的“绿色通道”,制定出台一系列规章、办法,建立专家型教师和学校各级管理人员评选标准、培训考核评价和表彰激励机制,激发教育系统各部门、各单位的活力,营造能者上、庸者下,人人有发展、有为有位的制度环境氛围,打造出全县优秀教育管理和名师专家团队,形成一支数量足够、素质较高、学科齐全、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将上犹教育打造成全市教育的名优品牌。 以立德激励内生发展动力 “门匾上书‘文正遗风’则是范姓宗祠,得名于北宋名称范仲淹的谥号。”日前,上犹县营前中心小学的学生走出课堂,来到营前镇象牙村九子寨祠堂,聆听退休教师钟操声的讲解。营前镇在中小学开展“遵家训、守家风”传统文化教育,以各个姓氏的“祖训”“家训”“族规”“家谱”为主,把客家传统优秀文化引导到学校教育,让孩子们能从小了解自己的姓氏来源和家风家训,在耳濡目染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大力加强学校硬件建设的同时,上犹县采取得力措施,推进学校文化建设,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围绕“以文化人、立德树人”这个核心开展课堂教学、大课间及社会实践等各种活动。 上犹县各中小学狠抓校园文化建设,要求各校提炼特色校园文化,走地方化、校本化教育之路,“一校一品”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取得阶段性突破。梅水中心小学成立客家山歌合唱团,开展“校园歌曲大家唱”活动,高年级学生还成立春蕾文学社,经常性开展手抄报大赛、经典诗词诵读、演讲比赛等;营前中学将坚持了13年的“国旗下讲话”德育活动,加入班主任老师每周选取一个话题做演讲,大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品德修养教育、感恩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德育主题活动,成为师生心中不可或缺的精神绿洲;平富学校开设“平富学校教师基本功展示栏”,每周定期更新,把基本功训练和弘扬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既解决了敲着键盘成长的年轻老师“写字”功夫普遍较弱的问题,又为校园文化增添浓郁的文化气息;上犹二小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先后筹资30万元,在全校设立格言警句宣传板72块、名人雕像6个、名人故事橱窗18个,每一条走廊都用客家文化和传统文化精心装点,内容涵盖客家名人和四书五经,图文并茂,错落有致,营造了“时时名人引导,处处文化熏陶”的文化氛围。 (张鸣 罗垂渊 记者严章文 文/图) </p> |